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展现与推进理路

    栾云镪;李前进;

    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性、导向性、全局性工作部署,体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定位和逻辑意涵,深刻回答了文化强国建设“为何要建、建设什么”的本体问题,“为谁而建、由谁去建”的价值问题,“如何建设、怎么建设”的方法问题。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加速调整演变,“两个大局”相互交织,这也正是文化强国提出的深层现实背景。为此,在实践中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交融互动、协同互促;三是掌握文化传播主动权,拓宽文化强国建设的国际视野,不断把文化强国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2025年04期 v.44;No.24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桐城派研究

  • 拓宽桐城派研究的多重维度

    汪孔丰;

    <正>桐城派研究(主持人:汪孔丰教授)桐城派作为清代文坛规模最大、分布最广、传衍最久、影响最深的文学流派,其历史面相是复杂而多元的,绝非单一的“古文正宗”所能够概括。若要深入理解这一流派的文化生命力及其辐射影响,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解决所有学术问题,必须在理论、方法、视角等层面实现突破。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桐城派研究已从单纯的文学研究领域延伸至经学、子学、史学等领域,并吸引了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呈现出综合、交叉研究的态势,并且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重要成果。这一情况充分说明,桐城派研究要实现研究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唯有立足于跨学科交融互鉴、多维度立体观照的学术视野,方能加快推动桐城派研究迈向更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境界。

    2025年04期 v.44;No.247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方苞《周礼》女官制度的审美理想及其美学意义

    李忠超;

    制度是人性的体现。《周礼》职官制度呈现了周公制礼作乐的制度理想,将礼乐美学思想贯注具体的制度之中,制度本身是抽象化礼乐精神的具象化。《周礼》以女官制度规范女性的同时,也在以礼乐教化约束限制君主行为,格君心之非。方苞《周礼》学揭示专制社会中礼乐审美与道德教化制度化方式的显现。《周礼》展现了儒家政治美学的制度化实践,其制度设计呈现了圣人制礼作乐的审美理想。

    2025年04期 v.44;No.247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桐城派边疆著述百年研究综述

    李昆;

    桐城派诸多士人有着丰富的边疆经历,留下可观的边疆著述。桐城派边疆著述的研究始于民初,百余年间,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探索四个阶段。目前学界对桐城派代表性人物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及海疆的经历与著述,多有个案研究。综观现有研究,存在文献资料整理缺少专题性、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视角和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桐城派士人对边疆的关注、著述及治理等是清代边疆史的重要内容,应将其作为边疆学研究对象和内容加以关注。

    2025年04期 v.44;No.247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潘军研究

  • 传神写意 得意忘形——读潘军的人物画

    余昌谷;

    传神写意,得意忘形,是潘军人物画的最高境界。潘军多以“失意者”为描画对象,最难得的是他对这些书生或文人的认识可谓深透,对他们的心境探幽索隐,有“同情之了解”;他以深刻独到的认知真正把握住了人物丰富而搏动着的活的灵魂,表达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段历史及其人物的最有独到性的见解。其人物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他的不同凡响的“认知”之中。

    2025年04期 v.44;No.24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的别样重写与人性演绎——读潘军长篇小说《春秋乱》

    孙涛;

    《春秋乱》涉及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三个事件。一方面,作者依据司马迁《史记》等历史典籍来编织情节故事,但在创作过程中却不拘泥于史料记录,在尊重逻辑的前提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大胆改写甚至颠覆性重写,显示出介入历史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作者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改写中渗透了对历史和人性的理解与思考,其对历史的叙事呈现出残酷与诗意并存的特点,拓展了新历史小说的主题意蕴与美学质地。

    2025年04期 v.44;No.247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研究

  • 治理效能视角下我国PPP债务融资监管困境及法律因应

    戴传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PP模式发挥了一定的实效,有利于缓解财政压力、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然而,地方政府在实践中通过PPP模式变相融资、转嫁风险,导致大量隐性债务积累,影响治理效能。应从治理效能的绩效-规范二元属性出发,分析我国PPP债务融资监管的现实困境与法律缺陷,构建“为什么要监管、谁来监管、如何监管”的框架。研究表明,当前PPP债务融资监管中存在法律依据缺失、权责划分不清、监管协调不足等问题。要以绩效导向和法治规范为核心,推进PPP专门立法,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健全信息披露与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问责体系,推动监管制度的体系化、协同化与透明化,实现对PPP债务融资的有效监管,提升国家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治理效能。

    2025年04期 v.44;No.247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机制与效应

    彭长生;刘阳;

    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农业科技创新指数,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主粮种植比例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创新显著提高了主粮种植比例,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创新对中部地区以及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推进劳动力转移、提升农业机械化和提高粮食单产来提高主粮种植比例。为此,应进一步加大主粮的农业科技研发的财政预算,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调整和增强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2025年04期 v.44;No.247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敏捷性对全渠道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

    陈晓霞;关善荃;许安心;

    基于SOR理论与服务主导逻辑,引入全渠道顾客体验为中介变量,共创利益预期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0份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等方法,实证检验零售企业数字敏捷性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全渠道顾客体验的中介效应和共创利益预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敏捷性能够显著正向影响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两种形式——参与行为和公民行为,全渠道顾客体验在数字敏捷性和顾客价值共创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共创利益预期正向调节数字敏捷性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数字敏捷性对顾客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机理研究是从学术上对全渠道零售商数字敏捷性深入探讨的有益尝试,研究结论扩展和丰富了现有价值共创行为、敏捷性乃至全渠道营销理论的边界及其相关文献,为理解全渠道零售情景中数字敏捷性的作用及提升全渠道顾客体验价值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44;No.247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性及障碍因子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彭廷廷;易开刚;

    数字经济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梳理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以2013—2021年安徽省的面板数据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诊断耦合协调度系统内部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2013—2021年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共经历耦合失调、成长协调与高质量耦合阶段,不同年份的障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R&D活动人员和技术转让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建议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数字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应强化对研发的投入,通过政策支持与引导,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025年04期 v.44;No.247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研究

  • “取短补长”:剧集二次创作短视频与原剧长视频平台共赢发展策略

    王书川;牛仟宠;

    在网络快餐文化与短视频潮流的推动下,电视剧集“二次创作”短视频逐步兴起,并发展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为长视频平台吸引观众提供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回顾剧集“二创”短视频的发展脉络,可以管窥其对用户观看原剧意愿的影响,进而为长视频平台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提供依据。要善于“取短补长”、吸引用户,提升用户对原剧集正片的观看兴趣,促进“长短视频”共赢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247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宇宙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与展望

    谢晋;

    元宇宙是具有现实世界映射、虚拟世界叠加、沉浸交互体验等特征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其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既是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的深度融合,也是一场媒介革命和社会变革。元宇宙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将在重构人与世界关系、重塑新闻生产流程、重塑新闻信息生态等方面实现创新。未来,元宇宙将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从基础层、应用层到生态层构筑元宇宙体系;将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逐步构建全球数字生态共同体;将以虚实共生的体验形式,激发用户参与度和创造力。元宇宙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新风险和新挑战。

    2025年04期 v.44;No.247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论戴名世未竟之明史纂修

    石卓义;

    戴名世受明遗情怀、历史使命驱动纂修明史,毕尽二十年搜讨、考辨史料,拟“发凡起例,次第命笔”。后因《南山集》案发,明史纂修未竟其业。从现存篇目来看,其所纂修的明史体裁仿《资治通鉴纲目》,以南明为正统断限明史;内容主要探讨明代制度得失及“人之正邪”,从中总结明亡史鉴;史料来源于正史与野史,以野史居多。其中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有助于明史研究;蕴含着丰富的史学理论,则为清代及桐城派治史提供了经验。

    2025年04期 v.44;No.247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时期《新华日报》广告版面的抗战宣传

    颜巧雅;王耀;

    《新华日报》的创设与抗战息息相关,这一关联在广告版面亦得到充分彰显。相较于《武汉日报》《大公报(汉口)》等其他类型报纸,武汉时期《新华日报》的广告版面整体数量偏少,但无论是广告的编排设计、价目设置,还是具体的社会广告、文化广告、商业广告等内容的选择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抗战宣传导向。武汉时期《新华日报》广告版面对抗战的宣传因应,极大激发了民众的抗战意志,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是中共持久抗战、全民抗战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年04期 v.44;No.247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

    韦伟;郝静婷;唐益柳;杨丽芳;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是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经研究,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探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具体包括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回归师范本色,培养卓越教师),围绕三大能力构成(师范生技能、数字资源开发、程序设计开发),实施“对照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设置”“注重能力培养,打造实践体系”“挖掘内外资源,实施协同育人”“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改革”等四项举措,此种人才培养路径是有效的、可行的。

    2025年04期 v.44;No.247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信念与情感影响留学生口语学习的叙事分析

    李向华;李清笳;

    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叙事分析表明,学习者学习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学习情绪的变化,进而会激发自我反思,重构学习信念;而信念的重构又进一步促进情绪的改变,如此循环,推动了认知和情感的变化。然而,信念和情感仅仅与学习行为直接相关,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非常有限,不具有决定性,因为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突显也会抑制它们发挥作用。尽管如此,通过引导留学生自我反思,消解理想化学习模式,重构学习信念,稳定情绪,可有效改变学习方式和动力,进而提高口语学习的效率。

    2025年04期 v.44;No.247 109-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研究

  • “图形-背景”视域下再谈致使交替

    张小红;

    致使交替是语言研究者长期争论的话题之一。“图形-背景”理论主张事物的功能与特性存在于整体,不仅是空间组织的基本认知规律,也是语言概念内容的基本认知规律。语言研究必须关注语言使用的整体环境。在“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从语言生成整体论出发探讨致使交替的深层机制及其整体论价值,是一次很好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既为以上争论的解决提供新视角,也给作格动词及物性/非及物性的原生性、汉语动-结式是否为作格动词等争议提供值得学界参考的看法。

    2025年04期 v.44;No.247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中江李都湘语记略

    向文;

    四川中江县冯店镇李都乡是一个说老湘语的方言岛,由明清时期湖南湘语区居民徙居当地形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李都话语音、词汇的特点,并与湘语及西南官话进行比较,发现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李都话受到当地西南官话的影响明显,但在语音和词汇上仍然保留一部分老湘语的特点。

    2025年04期 v.44;No.247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