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刍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三个维度

    韩浩磊;褚凌;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推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展示出了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和现代化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内涵持续丰富、特征更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主动权和阐释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面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新要求,从历史维度、特征维度和构建维度三个方面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变迁与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阐释、话语传播。

    2025年05期 v.44;No.24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桐城派研究

  • 马其昶撰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的史法改变

    戚学民;

    马其昶撰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是长达百年的该书纂修史中一个非常特别的版本。马氏《儒林传》的经学史记载值得关注。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史馆档案全宗中的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可讨论其中的经学史记载的史法。马其昶改变了阮元以来的清史《儒林传》辑撰法,用作文法替代,同时马氏大幅删改了缪荃孙《儒学传》的经学人物成就的记载。马其昶对经学史记载的修改与该书最后被放弃的命运密切相关。

    2025年05期 v.44;No.24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也论桐城派文人的文化人格

    欧明俊;

    桐城派文人有多重文化人格,是典型的君子人格,人格修炼由自身而及至他人,注重涵养心性,追求内在精神的快乐,重气节,清廉刚正,礼让谦和,张英“六尺巷”故事是一个典型。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世道人心,恪守程朱理学,以传道、卫道为神圣的文化使命,尊奉主流价值观,济世、救世,以天下为己任。桐城派文人的文化人格具有共同价值,也具有恒久价值,对今天重塑人类文化人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44;No.24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诗诗表现艺术论

    马金水;

    论诗诗是批评家文学性诉求的极致表现,体现出融情于论、寓理于事、立象尽论等三个方面的表现艺术。论诗诗之目的在于论诗,但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当中又各尽诗体之能,有的作品喻之以理,有的则动之以情,还有的以事明理,更有的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评骘诗人、诗作、诗派、诗风和阐述自身的理论见解,使议论为主的论诗诗也表现出抒情性、叙事性及形象性,从不同的方面彰显出了诗这一批评文体的艺术魅力。

    2025年05期 v.44;No.248 16-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俊可观:曹尔堪早年的词体创作——以《未有居词笺》为中心

    张彤彤;

    曹尔堪是晚明“柳洲词派”开创者之一,也是影响清初词坛风气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十九岁时刊刻的词集《未有居词笺》是其早年创作的代表。《未有居词笺》的创作特点突出:主题上主要反映词人清丽优美的生活环境和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建功立业的志向;艺术风格上倾向于清新俊逸之风,善于运用清冷意象营造意境。这种词体创作特点与曹尔堪生活环境、家学渊源、交游唱和密切相关。作为早期作品,《未有居词笺》亦不免存在情感空泛、缺乏深邃意蕴的一面。总体而言,曹尔堪早年创作瑕不掩瑜,犹有可观。

    2025年05期 v.44;No.248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研究

  • 数字金融对边界污染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经验分析

    陈芳;贾梦滋;

    数字金融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为破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顽疾——边界污染提供了新思路。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对边界地区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降低边界地区污染,且主要通过促进市场一体化和提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途径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边界污染的影响存在时间,区域和金融监管力度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公众环保诉求有效强化了数字金融治理边界污染的效果,而政府干预阻碍了治理效果的发挥。因此,需要保持金融监管框架的阶段性动态调整,释放数字金融活力和优化环境规制策略,推动政府间跨界合作交流,实现边界地区的绿色发展。

    2025年05期 v.44;No.248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高管与企业碳绩效

    刘想;巩鑫媛;焦健;

    为探究女性高管对于碳绩效的影响,选取2017—2022年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工业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对于企业碳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女性高管通过绿色创新提高企业碳绩效;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补助在女性高管对碳绩效的积极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和主导型高管为女性的企业中,女性高管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通过对有无女性高管的企业进行讨论发现,高管团队性别多样性对碳绩效具有促进作用。

    2025年05期 v.44;No.248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障碍因素

    余卫;宋佳禧;李亦亮;

    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动力、增长结构、增长方式、增长形态、增长成果等五个方面构建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2013—2022年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Kernel密度估计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结合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向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区域间异质性较为突出,呈现由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格局;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存在着正相关性,但也存在发展的不均衡性、极化和收敛特征。

    2025年05期 v.44;No.248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研究

  • 司机、味觉与地标:“非网红城市”旅食Vlog的传播符号学分析

    肖伟;王梓;

    以传播符号学为理论视角,聚焦视频平台中“非网红城市”旅游美食Vlog的符号建构逻辑。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这类Vlog一般通过“网约车司机”“角落食肆”“冷门景点”等核心符号,构建起“非网红城市”的三重独特性:司机作为“城市信息索引”与“文化性格化身”;食肆作为反商业化的符号堡垒;景点作为冻结时光的情怀符号。然而,这种抵抗网红化的传播实践常常陷入“符号通胀”困境:符号重复导致意义“贬值”,符号的选择性展演扭曲城市本真形象,最终演变为新的流行符号生产模板。研究表明,博主生产的“非网红城市”Vlog在试图逃离流量逻辑的同时,不得不发明新的符号规则,形成“抵抗—模仿—妥协”的循环,折射出数字时代地方文化经验在视频平台算法传播过程中的矛盾境遇。

    2025年05期 v.44;No.24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核心要点与实践进路

    曹康康;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从价值意蕴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简称“德法”)课教学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的重要抓手,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应然举措。从核心要点看,在“德法”课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要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而且要完成思想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最核心的是讲清楚在感悟人生真谛中肩负文化使命、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增强文化认同、在核心价值引领中抵制错误思潮、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高社会文明、在学习文化思想中提升法治素养。从实践进路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德法”课教学要以理论教学为关键,筑牢文化信仰根基;要以实践教学为辐射,锤炼学生综合素养;要以智慧平台为助手,拓展网络育人空间;要以科研育人为延伸,托举创新人才培养。

    2025年05期 v.44;No.248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价值与路径

    陈秋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内蕴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班级管理,在思想引领、能力塑造、实践导向等方面赋能增效,有力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程度浅表化、形式单一化、机制低效化等问题,需从提升运用能力、强化数字赋能和细化制度保障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将红色文化深度化、多元化、常态化地有机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真正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

    2025年05期 v.44;No.248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东晋至隋唐时期新安江流域的政区设置与地域格局演变

    卢东;

    东晋南朝时期,秦汉以来一统的局面彻底瓦解,中原王朝政权长期偏居于江南,深刻影响了南方的政治地理格局。此时新安江流域政区建制逐渐完善,郡县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行政治理却以“简”著称,显示出其在地域结构中处于临近王朝核心却非疆域中心区的边缘格局。隋代统一后,新安江流域的行政区划重新整合,至唐中期方才完成,形成歙州、睦州两个统县政区,县级政区也经历了简并、复设的过程。由此引起了新安江流域地域格局的重构,歙州跨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睦州扼控整个新安江下游地区,原封闭的边缘之地转变为长江以南重要的地理枢纽,体现和揭示了这一时期其地域空间重构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

    2025年05期 v.44;No.248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战后期皖南复兴茶业的尝试——以茶农借贷所为中心

    左海军;蒋先坤;

    抗战后期,由于茶叶外销受阻,皖南茶叶出口额锐减,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农商为之交困。为挽救茶业危机,皖南行署转而发展内销茶业,并于1944年3月拨款成立茶农借贷所,由其负责办理以内销茶贷款为主的系列工作。茶农借贷所重视基层茶农的贷款需求,克服战时茶贷发放中的弊端,在缓解内销茶区农商资金短缺、改善茶农生计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自身业务配合,推动了皖南内销茶业发展。然而,受战时茶业统制、地方人员阻挠和贷款追缴困难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茶农借贷所在贷款资本筹集与业务开展时屡遇阻碍,最终未能实现复兴皖南茶业经济的初衷。

    2025年05期 v.44;No.248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全过程、多主体人文素质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刘霞云;

    混合式教学因融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优势而成为当前高校普遍探索的教学模式之一。探讨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助推混合式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混合式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和潜在相通性的基础上,参考已有成熟量表,运用教育测量学相关方法,从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反馈三个维度,编制基于全过程理念、多主体维度且适用于人文素质类混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可为进一步优化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44;No.248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文化治理中乡村教师的责任与践履

    李义胜;吴琼;

    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文化治理既有利于乡村文化治理内生动力生成困局的破解,又能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深层的精神动力和宏阔路径。因此,从应然角度分析,乡村文化治理中,乡村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教育场域内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实践。乡村教师在乡村文化治理中的责任担当,需要乡村教师自主提升学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师范专业面向乡村文化治理进行系统的教育改革以及乡村学校及相关部门完善机制与制度,等等。

    2025年05期 v.44;No.248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科研育人的机制与路径

    兰国辉;刘星汝;

    在新文科背景下,依托安徽省某高校55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校科研育人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的科研氛围及管理、老师的言行示范及引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地方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均对高校科研育人产生直接且积极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高校内部的科研氛围和管理体系、强化教师言行示范及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加强地方政策与制度的支持、深化各要素间的协同效应、构建学生发展四维培养体系,以期优化高校科研育人机制与路径,构建有利于科研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

    2025年05期 v.44;No.248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研究

  • 英语黏附语素之间的“撞脸”现象及其成因

    林有苗;

    现当代英语中存在着部分语素外在形式巧合相同、但语言学功用有着显著差异的现象。客观地说,英语黏附语素之间有三种“撞脸”情形:屈折语素之间的“撞脸”;派生语素之间的“撞脸”;派生语素与屈折语素的“撞脸”。若从历时与共时层面探索相关成因与辨析策略,则会有效提示英语使用者不应被某些表面语言形式的相同或相近所迷惑,恰当而准确地认知形式背后的功能差异及其历史动因,从而逐步提升其历史语言学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历时地看,中古英语时期英语词尾屈折形式的简化或趋同倾向,某种程度上正是现当代英语中相关语素之间发生“撞脸”,亦即一形多义和同形同音异义现象的直接或间接动因。不同功能语素在形式上的趋同或一体多用,也是语言经济原则运作的一种具体表征。

    2025年05期 v.44;No.248 117-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字词关系辨析四则

    陈可;赵莉;

    客家民间契约文书属于民间写本文献,契文中存在借用、异形、讹误等复杂的字词关系,探讨客家契约文书中的字词关系,对文献释读工作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经研究,从字词关系的视角,以《客家珍稀文书丛刊(第一辑)》中“?”“尚”“橛”“檐”为例,可以考察契文中一字记录多词与多字记录一词的情况,可以为民间文书的充分利用以及对文献释读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2025年05期 v.44;No.248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

    <正>2024年1月12日,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批复同意由安庆师范大学建设“安徽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8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挂靠安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研究中心受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委托,从事劳动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数据库建设、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协助督导检查等工作。

    2025年05期 v.44;No.2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正>安徽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由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权安庆师范大学设立的省厅级智库,2023年11月正式成立。研究中心由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等相关学科门类的中青年学者组成,多学科交叉、学缘构成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研究中心共有核心成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博士15人,“龙山英才” 2人,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2人,主要开展数字经济统计与分析、企业数智化转型、数字化流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等相关研究。

    2025年05期 v.44;No.24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