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的自由发展——以休闲体育为例On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Sports——Taking Leisure Sports as an Example
胡良平;白雪松;
摘要(Abstract):
自由是人类追求与向往的恒久命题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史进程中布满了寻找自由的足迹,体育的本质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是对缺失的身体自由和感性自由的弥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受到人们青睐,以其为载体的休闲体育活动已经呈现出体育和自由融合发展的态势。休闲体育自由的实现意味着个体本身理想的完善,预示着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归属。
关键词(KeyWords): 休闲体育;自由意识;融合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SKHS2017B05)
作者(Author): 胡良平;白雪松;
Email:
DOI: 10.13757/j.cnki.cn34-1329/c.2020.06.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
- [2]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7-29.
- [3]王敏,马德普.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12,22.
- [4]陈曙光.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2-32.
- [5]高鹏,颜桂平,李玉超.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审视及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 2018(6):130-135.
- [6]卢艳飞.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5):87-88.
- [7]金城.身体—主体·语言·说话主体——梅洛·庞蒂主体观转换的语言之维[D].长春:吉林大学,2010.
- [8]刘欣然,周财有.体育运动中人类身体行为的哲学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33(9):l6-19.
- [9]仇军.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10-13.
- [10]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 [11]关景媛,于伟.后现代教育思想民主特征论析——基于利奥塔《后现代状况》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10):3-13.
- [12]AMBIER W H.Aristo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ness of the City[J].Review of Polities,1985(47):85-163.
- [13]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1.
- [14]王结春,刘欣然.古希腊城邦的体育自由思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8):27-30.
- [15]李勤友.休闲体育:社会文明语境下的人类和谐情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07-110.
- [16]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5-16.
- [17]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1(8):170-173.
- [18]GODBEY G,白雪莲,王丰年.走向休闲社会:中国未来前景的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62-65.
- [19]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4.
- [20]卢元镇.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上)[J].体育科研,2000(4):1-3,7.
- [21]刘海唤.低碳休闲:休闲体育发展之路[J].体育学刊,2011,18(7):57-59.
- [22]胡小明.体育休闲论[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5-261.
- [23]柳鸣毅,程序.青少年休闲体育:自由时间与生命质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16-19.
- [24]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 [25]胡小明.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J].体育科学,2007,27(11):9-14.
- [26]刘德会,郭颖.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5-17.
- [27]HANSEN M H, SVARVERUD R.“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M].许烨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
- [28]李素玲.对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