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知而非宗教信仰:胡适与基督教的关系再认识——以胡适留美时期的“皈依基督教事件”为中心
王森林;
摘要(Abstract):
胡适与基督教接近只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研究的结果使他认识到,基督教并不能为他"再造文明"的计划提供多少思想资源,基督教在当代生活中已经彻底失败。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悲观认识,使胡适有意回避了《圣经》白话译本与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白话文学观。
关键词(KeyWords): 胡适;皈依基督教事件;基督教观;白话文学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森林;
Email:
DOI: 10.13757/j.cnki.cn34-1329/c.2020.06.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适.胡适日记全集:第一册[M].曹伯言,整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 [2]胡适.胡适全集:第18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3]耿云志,闻黎明.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 [4]周明之.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M].雷颐,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5]杨国良.胡适的精神之旅[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6-198.
- [6]耿成鹏.胡适留美期间的基督教思想[J].宗教学研究,2010,(1):99-104.
- [7]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M].北京:中华书局,2006:66.
- [8]江勇振.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 [9]胡适.胡适日记全集:第三册[M].曹伯言,整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 [10]胡适.胡适全集:第20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11]胡适.胡适日记全集:第二册[M].曹伯言,整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 [12]梁冠霆.留美青年的信仰追寻: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研究:1909—1951[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13]胡适.胡适全集:第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14]胡适.胡适全集:第26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20-121.
- [15]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4.
- [16]胡适.胡适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205.
- [17]胡适.基督教与中国[J].生命,1922(3).
- [18]周质平.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 [19]杨剑龙.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15.
- [20]陈独秀.通信(答刘竞夫问)[J].新青年,1917(3).
- [21]周作人.我对于基督教的感想[J].生命,1921(12).
- [22]胡适.胡适全集:第9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77.
- [23]袁进.新文学的先驱——欧化白话文在近代的发生、演变和影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24]周作人.艺术与生活[M].止庵,校订.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345.
- [25]胡适.胡适全集:第1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