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建设的逻辑生成、现状描摹与路径优化Logical generation, Status descrip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Intelligent Court Construction
李毅;
摘要(Abstract):
智慧法院是人工智能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顶层政府的设计、法院系统的需求与技术市场的利益驱动共同形成了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逻辑体系。然而,上述逻辑体系带来了国家治理与基层实践的张力、“技术治理主义”的内卷化与“数字弱势群体”的程序选择权缺失的理论困境,同时也导致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建设水平与适用程度不匹配、技术手段应用与尊重应用者主体性的竞争关系处理不良等实践不足。在智慧法院4.0版本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以司法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法院成果开发机制和凸显应用者的主体性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智慧法院;人工智能;司法改革;程序选择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甘肃智慧法院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020B-272);;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证研究”(20YB120)
作者(Authors): 李毅;
DOI: 10.13757/j.cnki.cn34-1329/c.2022.02.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吴文嫔.智慧司法法治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N].光明日报,2020-05-16(7). [2]钱大军.司法人工智能的中国进程:功能替代与结构强化[J].法学评论,2018(5):138-152. [3]程金华.人工、智能与法院大转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33-48. [4]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J].中国法学,2010(6):76-189. [5]左卫民.“诉讼爆炸”的中国应对:基于W区法院近三十年审判实践的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18(4):238-260. [6]周翔.智慧法院的生成机制与未来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10. [7]陈立旭.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 [8]卫晨署.刑事审判人工智能的权力逻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41-148. [9]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0]郑智航.法治中国建设的地方试验—一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5):75-92. [11]渡边利夫.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与改革开放[G]//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译文集:第2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图书资料处,编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106-107. [12]廖丽环.“国家试错论”在司法改革试点路径中的生成机理与治理逻辑[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1(1):71-72. [13]周千祝,曹志平.技治主义的合法性辩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2):31-32. [14]刘永谋.技术治理、反治理与再治理:以智能治理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9(2):29-34,2. [15]宋保振.“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J].法律科学,2020(6):53-64. [16]高一飞.智慧社会中的“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J].江海学刊,2019(5):163-169. [17]邱联恭.程序选择权论[M].台北:三民书局,2004:4. [18]高江涛.智慧法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8-02-14(8). [19]王禄生.智慧法院建设的中国经验及其路径优化—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展开[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1):108-109. [20]冯洁.人工智能对司法裁判理论的挑战:回应及其限度[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2):21-31. [2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 [22]蔡立东.智慧法院建设:实施原则与制度支撑[J].中国应用法学,2017(2):19-28.
- (1)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浙江法院网上诉讼指南(试行)》;《北京互联网法院诉讼指引》等。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法院共有18.9万名法官,全年审结983.9万件案件,每个法官平均审结约52件案件;员额制改革到位后,201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案件数量2520万件,人均审结案件超过200件,是2008年的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