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场域的历史变迁与审美特质Historical Change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mei Opera Field in Anhui
李莉;
摘要(Abstract):
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从历时、系统关系角度重新审视当代安徽黄梅戏发展环境,考察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剖析当代安徽黄梅戏场域结构变迁和不同黄梅戏场域的生产、消费惯习。当代安徽黄梅戏发展主要集中在以各级黄梅戏专业剧团为生产主体的黄梅戏场域,它深受传统场域影响并引发长达数十年的黄梅戏改革。黄梅戏改革能否推动黄梅戏繁荣主要取决于它是否顺应黄梅戏自身审美特质。
关键词(KeyWords): 安徽黄梅戏;场域理论;黄梅戏特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戏改’与黄梅戏生态研究”(AHSKY2017D102)
作者(Authors): 李莉;
DOI: 10.13757/j.cnki.cn34-1329/c.2022.02.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 [2]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3]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4]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6-150.
- [5]丁芳.导演群体蜕变及其对黄梅戏艺术风貌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6(1):176-181.
- [6]《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3:747.
- [7]王长安.安徽戏剧通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410.
- [8]王夔.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艺术论丛,2006(10):325-343.
-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 [10]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黄梅戏通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2.
- [11]边燕杰,吴晓刚,李路路.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
- [12]邵敏.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J].戏曲研究,2020(1):237-248.
- [1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07.
- [14]刘中一.场域、惯习与农民生育行为: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下农民生育行为[J].社会,2005(6):126-140.
- [15]王长安.中国黄梅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 [16]汪晓云.民间狂欢仪式:黄梅戏的相对原生态[G]//朱万曙,卞利.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540.